李巧莲
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综合科
摘 要:
目的 分析口腔护理保健在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以90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1—12月,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参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口腔护理保健,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牙周病治疗效果、牙周指标、不良反应与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实施口腔护理保健,可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牙周指标,得到患者的满意评价,护理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
牙周病 糖尿病 口腔护理保健 血糖管理
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病因很多,常见的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严重,糖尿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多,其有效治疗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1]。糖尿病作为终身性疾病,发病率较高,极易引起牙周病等多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研究数据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牙周病概率比非糖尿病者更高。当前,临床在治疗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时以控制血糖、改善牙周指标为目的,多使用药物治疗。然而,由于生活方式、口腔管理等对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还应当配合实施科学护理干预。大量临床实践表明[2],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实施口腔护理保健可有效促进疾病的治疗,护理效果显著。该文将以该院2019年1—12月9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口腔护理保健在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90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参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参照组患者中,男21例,女24例;最小年龄为41岁,最大年龄为65岁,平均年龄(53.97±3.48)岁;病程为4~11年,平均病程(7.43±1.89)年。研究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为42~67岁,平均年龄(53.89±3.93)岁;病程为3~12年,平均病程(7.56±1.75)年。纳入标准:资料齐全;血糖升高,经实验室诊断确诊疾病;均熟知该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异常;精神异常;恶性肿瘤;不配合研究者。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患者体征变化,检测血压等指标变化,指导患者的饮食、运动等,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要求患者定期复查。
研究组实施口腔护理保健: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讲述疾病有关知识,内容有危险因素、发病原因、检查项目、治疗方法等,确保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知识;对于患者的患病情况需详细告知患者,以便患者掌握自身情况。对患者牙齿进行全面检查,并监测血糖变化,指导患者饮食,讲述日常注意事项,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在发现不良情绪时需及时疏导与安抚。对患者口腔问题进行调查,结合调查结果、患者文化程度等,选择通俗易懂、专业方式普及疾病知识,并强调正确刷牙的重要性,刷牙次数应当为3次/d,3 min/次,同时还需讲述疾病预防的重要性,促使防范意识不断提高。向患者讲述正确刷牙方法,使用软毛牙刷,在刷牙过程中,牙刷与龈缘的成角保持45°角状态,且压力需适当,自上而下,确保牙面干净清洁,不存在遗漏。指导患者用药,使用甲硝唑、头孢、降血糖等药物治疗,患者家属需监督患者用药,避免漏服或者错服,药物的使用情况需定期复查。使用牙间隙刷、牙线等辅助手段,将牙与牙间软垢刷净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牙周病治疗效果、牙周指标、不良反应与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
治疗效果: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评估,分为治愈、好转与无效3个等级,当红肿与疼痛等症状消失,且牙周脓肿消失,即为治愈;若疼痛、红肿等症状改善,即为好转;不满足以上情况,即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00%。
牙周指数:对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进行评估,其中菌斑指数是通过对龈下菌斑标本进行采集并检测;龈沟出血指数是以Mazor学者提出有关标准为依据进行评估,共0~4分。
护理满意度:使用该院制定的护理满意度量表进行评估,内容有入院接待、院内服务等,共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越满意,90~100分表示十分满意,70~89分表示比较满意,0~69分表示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实验数据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表示方法为±s);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表示方法为频数和百分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s),mmol/L]

2.2 两组患者的牙周病治疗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2.3 两组患者的牙周指数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前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后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牙周指数对比[(±s),分]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2.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相比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发生重度牙周炎或者难治性牙周炎概率更高,使得患者病情加重,同时对患者治疗积极性产生影响[3]。当前,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由于缺乏疾病有关知识,使得该类患者缺乏口腔保健知识,且存在不良行为,因此,为了牙周病有效控制,应当重视预防保健有关工作,促使该类患者的牙周病有关知识掌握水平不断提高,并改善不良行为,增强口腔健康观念,且有效控制糖尿病[4]。该次研究中,通过实施口腔护理保健,与患者实际情况、愿望相结合,确保护理过程具有有效性、合理性与规范性,促使患者痛苦减轻,安全感增加,并优化护患关系,取得理想治疗效果。在口腔护理保健中,将以人为本作为护理原则,确保护理方式个性化、针对性,尊重患者的人格、个人意念[5]。在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护理中实施口腔护理保健,通过讲述疾病知识,使得患者充分掌握疾病知识,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推动护理过程顺利进行。相比于传统护理模式,此护理模式可使得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疾病,促使治疗积极性不断提高,进而提高治疗效果[6-7]。研究结果中,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均优于参照组(P<0.05)。表明该类患者实施口腔护理保健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睡眠等,促进恢复,同时指导患者正确刷牙,有效改善牙周指标,消除临床症状;科学用药,避免出现漏服、错服现象。另外,研究结果可见,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实施口腔护理保健,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牙周指标,得到患者的满意评价,护理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杜娇,姚晓曼.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在改善牙周病患者牙菌斑控制效果及口腔保健行为中的作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5):142-144.
[2]郑德收,迟琨,迟英.牙周健康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 2018,3(6):12-13.
[3]陆艳.口腔综合干预对Ⅱ型糖尿病伴牙周病患者口腔健康状况及血糖控制影响的追踪观察[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6.
[4]逯燕萍.老年糖尿病合并口腔疾病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1):166-167.
[5]王丽娟.口腔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口腔疾病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 2019,10(7):40-41.
[6]邹爱芳,陈雪帷,齐榕.人文护理在鼻咽癌合并糖尿病放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探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9,8(9):138-139.
[7]何媛媛,王意丹,朱光宏.知柏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疗效观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8,8(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