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来婷 郑秀萍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妇产一科
摘 要:
目的 分析GDM患者行个性化饮食指导+自我效能干预对并发症率和血糖的影响。方法 2018年10月—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54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为观察对象,奇偶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27例给予个性化饮食指导+自我效能干预,分析预后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GS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7.41%,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GDM患者行个性化饮食指导+自我效能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控制血糖水平稳定,提高自我效能。
关键词:
GDM 个性化饮食指导 自我效能干预
糖尿病是女性妊娠阶段发病率较高的并发症之一,该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高达5.0%以上,主要由机体糖代谢异常引起,患者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可能引发不良妊娠结局,不仅影响胎儿健康成长,同时对孕产妇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且患者产后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概率明显升高[1]。孕妇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加均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引发因素,常规体重管理及健康教育是以往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干预手段,对血糖控制虽然具有一定作用,但往往忽略个体差异的弊端,导致临床效果受限。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制定针对性饮食指导计划、实施自我效能管理,可有效弥补传统护理干预方法的不足,控制孕妇体重增长,维持血糖水平稳定,改善妊娠结局[2]。该文将2018年10月—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54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为例,旨在分析个性化饮食指导+自我效能干预对并发症率和血糖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的54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为观察对象,奇偶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实验组27例。对照组年龄最大40岁,最小26岁,平均年龄(33.2±1.4)岁;初产妇13例,经产妇14例。实验组患者年龄最大41岁,最小28岁,平均年龄(33.4±1.5)岁;初产妇15例,经产妇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纳入标准:(1)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2)单胎妊娠;(3)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目的、方法详细了解,签订同意协议书。排除标准:(1)既往有糖尿病史;(2)合并甲状腺功能障碍;(3)合并严重原发性疾病;(4)智力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27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少食多餐,严格监测患者日常饮食,进行孕期健康宣教和心理指导,普及妊娠期糖尿病饮食知识,规范作息时间,配合合理的运动。
实验组27例给予个性化饮食指导+自我效能干预:(1)计算患者每日所需热量,计算公式=(身高-105)×(30~39)kcal/(kg·d),根据患者体质指数(BMI)确定患者孕前体型,根据体力劳动强度代入公式得出每日所需热量。(2)根据患者每日所需热量制定个性化食谱,碳水化合物选择粗粮、薯类、豆类等低糖食物,占50%~65%,蛋白质选用鱼、蛋、奶等,占15%,脂肪占20%,4~6餐/d,早餐、中餐及晚餐占比10%、30%、30%,另外30%加餐摄取。(3)向患者发放食物交换份表及厨房电子秤,指导患者操作,记录每日膳食摄取量,发放血糖记录表,指导患者每日定时自测血糖并记录,根据测量结果及时调整饮食方案。(4)组织患者集体学习妊娠期糖尿病自我效能干预价值,提升患者认知能力及依从度,同时建立小组责任制,保证每位患者有专门的护理人员负责,责任护士评估患者疾病认知,以一对一辅导形式同患者进行讨论,使患者积极参与到护理干预过程,并提出护理建议。
1.3 观察指标
(1)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2)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早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胎儿窘迫。(3)自我效能水平,采用Zhang和Schwarzer制定的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估,<20分为自信心不足,≥20分为自信心较高[2]。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
干预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对比[(±s),mmol/L]

2.2 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7.4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n(%)]

2.3 自我效能水平
干预前,两组患者GS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对比[(±s),分]

3 讨论
GDM以高血糖、胰岛素抵抗为主要表现,多项研究证实GDM的发生一定程度增加妊娠高血压、剖宫产、新生儿低血糖、术后出血等风险,该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据相关人员[3]推测,妊娠期葡萄糖消耗能力增强,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但肾小管对糖的再吸收率未相应上升,并且胎儿能量主要来源为通过胎盘获取的葡萄糖,从而使得部分孕妇排糖量上升。饮食干预是治疗GDM的基础,合理的饮食方案既要满足孕妇及胎儿足够的营养,又可使血糖处于合理范围。龙虹利等人[4]相关研究显示,GDM患者规则血糖监测时间、次数、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等依从性低于50.0%。这与患者缺乏疾病认知相关。
徐树霞[5]研究指出,经过个性化护理干预的GDM患者,产褥感染发生概率1.33%,新生儿宫内窘迫发生概率4.00%,均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P<0.05)。该研究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早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并发症发生概率7.41%,低于对照组(P<0.05)。与徐树霞研究结果一致。实验组患者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大多数GDM患者对疾病和治疗存在错误认知,认为控制饮食不利于胎儿健康发育,主食进食越少,血糖水平控制越佳[6]。个性化饮食指导主要通过干预患者饮食结构、热量及脂肪等物质摄入,调整患者由于能量摄入过多造成的胰岛素抵抗,避免体内脂肪含量过高引起胰岛素过度分泌[7]。个体化饮食指导旨在拟定符合患者身体状况的饮食方案,充分考虑患者个体化差异,使患者做到饮食有节。自我效能指的是个体对自身某种能力的主观判断和评估,对自身疾病状态以及治疗方式的了解和掌握对自我效能具有明显影响[8]。数据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GS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个体化饮食指导结合自我效能干预可有效增强患者应对疾病的信心,血糖水平改善,自我效能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涂飞容,林湛惠,巫美娟,等.个性化饮食指导联合自我效能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5):90-93.
[2]党淼,崔张霞,郑福利,等.医学营养疗法联合运动训练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血清铁蛋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7):1455-1458.
[3]艾洪艳,张传莲,刘庆娥.延续性远程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21):2902-2907.
[4]龙虹利,许航.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依从性调查[J].甘肃医药,2018,37(12):1126-1128.
[5]徐树霞.健康指导和个性化护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4):1965-1968.
[6]翁飞燕,马雪丽.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对高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护理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3):81-83.
[7]鲁意,李玮,陈凌翔,等.饮食运动指导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8,20(5):876-878.
[8]吴秀芳,周小霞,李芳,等.个性化饮食指导配合体重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9):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