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 探究个体化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次研究采取随机盲选法,将2018年4月—2019年4月该院收治的78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划分为两组,每组39例;其中,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个体化护理,对比两组孕妇的血糖指标、围产期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结果 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护理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指标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5.64%与观察组5.1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7.95%与观察组2.5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实行个体化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血糖指标,大大减少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产后机体恢复,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
关键词:
个体化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 应用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产妇妊娠前期出现不同程度上糖耐量减退症状,则会加大妊娠期间存在出现糖尿病的几率,而此类糖尿病通常被称为“妊娠期糖尿病”[1-2]。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类型糖尿病相比,妊娠期糖尿病不仅易造成产妇羊水增多、妊娠高血压及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而且还可能导致新生儿低血糖及畸形等不良妊娠结局,甚至出现胎死腹中等恶性后果。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糖尿病孕妇中约超过80%为妊娠期糖尿病[3-4]。为了改善妊娠糖尿病孕妇的妊娠结局,确保母婴身心健康及安全,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鉴于此,该文将该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78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个体化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纳入研究的孕妇为该院收治的78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所有孕妇均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并且于知情条件下签署实验同意书,基本排除失语、恶性肿瘤、合并精神疾病及合并传染性疾病的情况。以随机盲选法为参照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9例孕妇中,年龄为24~37岁,平均年龄为(29.84±1.38)岁;初产妇22例、经产妇17例。观察组39例孕妇中,年龄为24~38岁,平均年龄为(29.85±1.39)岁;初产妇23例、经产妇16例。两组孕妇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意义。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即:实时监测孕妇血糖及血压指标,采取心理干预手段,叮嘱其适当开展户外运动。观察组实行个体化护理,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护理人员结合孕妇自身口味偏好,制定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待确诊后交由内分泌科及营养科协同会诊,向孕妇及家属介绍膳食干预的必要性,详细介绍食物搭配的科学方法,始终保持营养摄入的均衡性及全面性,例如:以孕早期为例其每日热卡需求量为105 k J/kg,培养其少食多餐的生活习惯。
(2)针对所有确诊孕妇则转交至高危妊娠门诊,全面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告知其日常监测血糖指标的要点,便于及时调整胰岛素用药剂量,并且每7日回院检查1次,直至孕10周后每14日回院检查1次,直至孕20周后适当增加胰岛素用量,测定其肾功能指标且检查眼底。
(3)护理人员观察孕妇产程变化情况,尤其是阴道试产程度,直至宫口开至2 cm时送入产房,提供一对一助产服务,指导产妇放松全身肌肉,尽量于临产前进行B超检查,并且结合胎儿具体方位选择适宜体位,创建相应的静脉通道,做好心电监护工作,最大限度缩短第二产程时间。
1.3 观察指标
分别统计两组孕妇护理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的波动幅度,并观察其是否产生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羊水过多、感染等围产期并发症,计算总发生率;同时,观察新生儿是否出现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及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计算总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该次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其中计量资料使用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孕妇护理前后血糖指标
两组护理前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护理前后血糖指标对比 下载原表
表1 两组孕妇护理前后血糖指标对比
2.2 孕妇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围产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13%,与对照组的25.64%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孕妇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下载原表
表2 两组孕妇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3 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95%,该组巨大儿3例、新生儿低血糖2例及新生儿窒息2例;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6%,该组仅1例巨大儿。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9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4,P<0.05)。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妊娠疾病,具有发生率高及治疗难度大等鲜明特点,尤其是孕妇孕周渐渐增加,新生儿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有研究资料显示,改变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不良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能有效控制其血糖指标[5-6],例如:日常饮食习惯及户外运动方式等,真正意义上做到贴合孕妇及新生儿的生长需求,消除影响其生命质量的风险因素,对于促进新生儿正常生长发育及恢复孕妇分娩后机体素质占据着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
该次研究中纳入两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别实行常规护理及个体化护理,其结果显示对照组护理后空腹血糖(8.02±0.78)mmol/L及餐后2 h血糖(9.82±0.72)mmol/L与观察组(7.01±0.34)mmol/L及(8.05±0.51)mmol/L相比更高(P<0.05),说明个体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指标,大大提高孕妇及其家属的疾病认知程度,有助于培养孕妇正确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尤其是餐后个体化护理主张进行适量运动;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较为相似,相关学者表示个体化护理方法的应用,可使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下降到10.00%以下,该次观察组的5.13%<25.64%,说明个体化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价值颇高。
值得注意的是,与普通孕妇相比,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分娩风险较高,存在引发早产或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可能性,甚至可能造成胎儿窘迫等不良事件。同时,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方法相对多样,包括糖耐量筛查等,大大降低其临床诊疗难度。目前临床治疗妊娠期糖尿病以有效控制血糖指标为核心目标,侧重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户外运动及饮食干预是最为常见的护理干预手段,其血糖控制效果显著,但是受部分孕妇自身疾病程度严重的影响,往往无法脱离相应药物治疗的支持。由此可见,全面科学评估产妇及产儿的基本情况及合理调整药物使用剂量具有显著价值作用[7-8]。个体化护理是理想角度的护理干预方法,提倡采取分阶段护理干预手段,例如:以产前护理为例积极开展饮食指导能消除影响孕妇营养摄入均衡性的风险因素,明确计算出每日热卡需求量,培养孕妇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合理安排饮食结构,以达到控制日常饮食及减轻病情程度的目标,极大程度上规范孕妇自身孕检行为。
综上所述,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实行个体化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血糖指标,大大减少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产后机体恢复。
参考文献
[1]葛艳红,储静,张兴,等.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对妊娠糖尿病病人营养行为及血糖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31(14):1696-1701.
[2]李淑蓉.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围产期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9):1758-1759.
[3]李英,殷红梅,李华.糖化血红蛋白、血清尿酸、胆固醇和尿微量蛋白检查在筛查高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中应用的意义[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z1):241-242.
[4]宋露露.个体化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的应用[J].养生保健指南,2019(32):105.
[5]石喜华,伍月红.个体化营养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3):102-104.
[6]石锦波,孙涛.个体化营养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并发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干预效果[J].青岛医药卫生,2017,49(1):73-75.
[7]陈小娟.个体化营养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并发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6):81-82.
[8]王盈.妊娠期营养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母婴结局中的作用[J].医药前沿,2018,8(7):334-335.